365APP下载代表,中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传武反映:随着社区工作日益规范化、精细化和专业化,具有高素质、高学历的年轻人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。他们既为基层社区完善了人力基础,壮大了基层干部队伍,同时,也为自身增加了工作经验,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。然而,由于工资待遇、晋升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社区工作对青年人员的吸引力逐渐下降,造成后继无人,青黄不接的局面。具体表现如下:
一、工作经验有限,专业知识欠缺。2013年、2015年通过公开招聘分配到我街21名35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,无一人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背景,普遍缺乏社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。同时由于参加知识技能、专业培训的学习交流机会有限,他们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,容易造成工作失误,影响工作积极性。
二、工资待遇偏低,生活捉襟见肘。2017年之前青年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为1700元,2017年增加为2000元,月均收入3000~3500元。我街21名青年工作者,除1名属于70后,其余20名工作人员均为85后,处于置业、安家的关键时期,较低的工资收入,空白的住房公积金,使他们难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。
三、工作任务繁重,晋升渠道有限。我街21名社区工作者,分布在全街7个社区,每个人都承担好几条线的工作任务,如果遇到如创城、维稳等关键时期,更是“5+2”,“白+黑”的“连轴”忙碌。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下,对应的确是不匹配的晋升空间。全街7个社区共67名社区工作者,其中35岁青年工作者占比46%,2013年进入的社工们,其中只有5名进入社区两委班子,占比7.4%。晋升渠道狭隘,使一些青年产生畏难、退缩情绪。
为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,提高社区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能力,代表建议:
一、待遇留人,探索激励机制。在现有“三险”的基础上完善“五险一金”机制,充分调动青年社工的工作积极性。建议增大工龄补贴增长幅度,稳定社区工作人员队伍。建立基层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,由街道牵头,制定《激励考核办法》,在年终时对考核优秀人员予以考核奖励,逐步缩小非在编青年社工与正式在编人员的待遇差距。
二、事业留人,搭建发展平台。畅通良性上升渠道,在选人用人上要拓宽视野,将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,作为培养和选拔干部的对象,或培养选拔暂无职务的优秀工作者担任社区管理职务,享受相应待遇,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。在招录公务员、事业单位以及报考研究生等考试中,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,使其真正做到“下的来,呆得住,干得好,流得动”。
三、感情留人,建立温情纽带。留“心”才能留人。建立街道机关干部与青年社工结对共建制度,负责帮助青年社工在思想、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。建立社区工作者关爱制度,每年为全体社工免费体检一次。加大青年社工专业技能培训,鼓励报考社工专业证书考试,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。(组稿:黄 翠)
|